ENGLISH |
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三大主粮,对于稳定百姓“米袋子”具有重要意义的小麦、大米、玉米的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粮食价格波动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前期我国主粮价格为何略有波动,后期粮价走势又会如何?为回应社会关切,记者采访了种粮大户和行业权威专家。
仲夏时节,在江西省定南县岭北镇大屋村,微风拂过的稻田绿浪翻滚,种粮大户李金明正在查看早稻抽穗情况,他今年种植了200亩早稻,预计产量16万斤左右。
“今年,县里为我们开通了种子农药等物资绿色通道,提供水稻种植技术一条龙服务。为鼓励农户种植水稻‘应种则种’‘能双则双’,引导种粮大户通过托管服务、代耕代种等方式耕种,分层级对规模以上种植双季稻的农户进行奖补。”李金明说,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稻谷生产有保障,供给跟得上。
水稻是中国人的第一大口粮。“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稻米价格涨跌互现,籼米跌、粳米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说,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籼米集团客户消费大幅下降,籼米价格下跌。粳稻春节前价格偏低,农户普遍惜售,节后加工企业库存消耗较快,收购渐趋活跃,推动价格上涨。
综合国内产销存情况,方福平预计,后期国内稻谷价格走势总体稳定。“从生产看,2011年以来我国稻谷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2020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7145万亩,扭转了连续七年的下滑势头,预计中晚稻面积也将稳中有增,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方福平说,从消费看,稻米作为中国人的重要口粮品种,年度间消费变化很小。从库存看,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处于历史高位,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
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公斤1.21元、1.27元,均比2019年上调1分钱,粳稻最低收购价保持2019年水平不变。“从往年市场运行情况看,最低收购价往往发挥着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新粮上市后,市场价格基本都围绕最低收购价上下波动。”方福平说。
眼下,麦收已基本结束。在山东胶州洋河镇金色庄园农场,种粮大户杜高古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710.4公斤,创下了新的纪录。
“在加大科学种植力度的同时,我们在农机专家的指导下,推进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使小麦生产最大限度克服了天旱、低温和光照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杜高古说,上半年,疫情导致小麦价格两次阶段性上涨,新粮上市后,小麦市场价格已经基本平稳。
今年小麦成熟期早,品质与常年基本持平,随着新小麦由南向北陆续上市,陈麦市场逐渐冷清,市场重心向新麦转移,5月份小麦价格整体呈现季节性回落。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分析师刘锐指出,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将围绕最低收购价小幅波动,优质优价特征将会比去年明显。
“我国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价格持续上涨缺乏基础。”刘锐分析说,2019年小麦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2.6%,我国小麦的库存足够满足居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最近完成的全国粮库大清查也表明,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质量总体良好。同时,近年来各省份已建立了“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承储企业—存储库点”的三级储备体系,不断巩固和拓展粮源供给渠道,持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大部分非粮产区都在主产区建立了稳定的粮源基地,确保了全国粮食稳定供给。因此,疫情对我国小麦市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综合来看,随着今年小麦丰收,小麦产量和品质均表现较好,加之前期居民囤货透支后期消费,因此小麦市场价格将承压下行。
今年春节后,春节假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全面上涨,特别是四五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加速上涨,创近5年新高。
据中华粮网监测数据,2020年1-5月,国内产、销区玉米批发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1900元、2072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60元和80元。
“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建库补库、贸易商囤粮惜售叠加疫情防控。”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程广燕分析指出,新季玉米上市前,价格再度过快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程广燕分析指出,几大因素决定了玉米价格不会过快上涨,一是临储玉米拍卖将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二是饲用谷物原料进口增加将稳定市场信心,三是稻谷、小麦替代将压制玉米价格上涨,四是南北方港口价格倒挂将制约玉米价格上升空间,五是企业利润转薄拖累玉米价格再度上涨。
“工业消费方面,当前玉米淀粉类产品消费低迷,原料价格高位给深加工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企业开工率偏低,如果价格再度上涨,企业生产后劲不足,将导致消费水平下降,进而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分析师王东杰说,饲用消费方面,尽管生猪产业正有序恢复,但当前禽蛋禽肉价格下跌明显,禽蛋养殖亏损范围开始扩大,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将加大饲料养殖企业的成本压力,企业利润降低会减少玉米消费需求,进而抑制玉米价格上涨。
微信公众号 IGO世界粮油展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