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10月29日,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湛江市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发来祝贺视频,向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给参加作物学研究生论坛和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的农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回信,对他们投身和发展海水稻事业寄予殷切期望。
袁隆平在回信中希望年轻人,携起手来,使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推进,以促进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我们的家园,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态以及为居民美好生活服务的三大功能,努力完成中国农业的复兴大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宣布论坛开幕,湛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等领导嘉宾现场致辞,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海南省科学技术副厅长、广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主任曾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开幕活动并作主题发言。
论坛期间,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部及来自黑龙江、江苏、湖南、广西、海南、宁夏、广东等全国18个省(区)的科技、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嘉宾,百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海水稻产业链主要企业的代表等430人将在湛江坐而论“稻”,深入探讨交流海水稻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动能、新模式,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海水稻事业高质量发展。
袁隆平院士如今90高龄,却还奋战在农业的第一线,带领“海水稻”技术团队以“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的新产业模式,从增加耕地面积和农业智能化生产两个方向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为过去的“农业荒漠”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今年全国的盐碱水稻大概有10万亩左右,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广东海洋大学建设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袁隆平寄语各位专家、企业家贡献智慧,携手同心,未来引进水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华安在致辞中指出,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源于广东湛江。当时命名的“海稻86”就是一个耐盐力很高的种子资源,耐盐碱基因是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贡献力量。
高端峰会研讨了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智慧农业全产业链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探讨了海水稻成果转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又有政策高度和实践落地路径的研讨成果,为海水稻科技创新和人才团队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打开新农业革命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本届论坛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袁隆平院士担任论坛主席,致力打造集海水稻科研、种植、加工、商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论坛,为助力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扩大红线外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本届论坛以“引领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设高端峰会、平行论坛,展览展示涵盖了选育耐盐碱水稻全产业链及相关文旅产业、农业科技,突出海水稻产业扶贫成果。其中4个平行论坛包括海水稻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改良论坛、盐碱地改良及海水稻生理生态调控论坛、海水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粮食安全背景下作物学科研究生创新论坛,就耐盐碱水稻产业开发、调控技术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与品种培育、全营养控失肥技术应用研究,秸秆炭化与土壤改良、播期调控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在论坛举办期间,与会领导及专家还一同组织前往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参观,考察了解海水稻新品种、新技术。
广东是全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在资源、产业、科教、生态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湛江海边滩涂地存量大,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位于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就开展海水稻机理研究、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的工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特聘院士,积极筹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海水稻研发种植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海水稻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湛江市在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过程中,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建设,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推进海水稻耐盐碱基因与三代杂交稻技术融合,推动国际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湛江、落地广东海洋大学,致力实现中国海水稻技术新突破。(图文:孙迎田)
来源:人民日报网
微信公众号 IGO世界粮油展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