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作出明确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在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深耕粮食领域多年的政协委员,他将持续关注粮食产后减损问题。今年两会上,围绕粮食安全,他提交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做好粮油保供稳市稳价、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提案。
近年来,我国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但受人口增长、食物结构变化、水土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态势。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比较严重,粮食产后要经过收获、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受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较大,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近2亿人一年的口粮。
“产后节粮减损宣传教育不足、收储运加等环节减损技术不强、资金投入不够仍是制约产后减损的重要因素。”为此,赖应辉建议,要广泛宣传粮食产后减损的重要性,转变群众不科学的消费观念,通过市场倒逼加工企业适度加工、科学加工;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产后各环节减损目标,将粮食减损工作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每年进行考核;设立粮食产后减损技术攻关项目,围绕产后各环节开展研究,加大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及成果应用推广;加强绿色储粮库建设,全面推行原粮“四散化”运输,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减少农户产后损失;制定健全节粮减损技术规范体系,提高加工出品率,避免过度加工。
针对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等情况,赖应辉表示,要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议有关部门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探索将收储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相关费用支出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担;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地方全面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此外,他还建议要完善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强化市场监测和预期引导,进一步发挥粮食智库的作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上,赖应辉建议,要优化粮食生产、储备、加工区域布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不断提高销区的粮食自给率;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储备粮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每个县域内都有与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储备量;每县至少布局一家应急加工企业,同时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此外,他还建议要加强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和配送中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