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6月21日,在因应投资者提问时,金龙鱼表示:“目前拥有部分调味品产品,如芝麻油、芝麻酱、花椒油、酱油、醋等,由公司下属多个工厂生产。”
据其介绍,金龙鱼酱油业务是和台湾丸庄公司合资建立,已向市场推出“丸庄”品牌的高端黑豆酱油,醋则是和山西合作伙伴在当地合资建厂打造“梁汾”品牌的山西陈醋。
5年前,以推出“金龙鱼”品牌的芝麻油为标志,这家传统粮油巨头首次染指调味品,在今年初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金龙鱼展示了持续加码的态度,目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食品集团”。
就在金龙鱼加速跻身调味品赛道的同时,调味品行业老大海天味业也在觊觎粮油市场,并先后推出自有品牌的食用油和系列大米产品。
金龙鱼和海天味业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近期不约而同跨入对方地盘,绝非巧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就认为“海天味业或许在向金龙鱼的‘大厨房战略’靠拢”,而金龙鱼在打造综合性食品集团的过程中,显然也将切掉对手一块蛋糕。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口味的追求推动着调味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调味品也成了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媒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同比增长15.3%,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各方资本“逐鹿”,金龙鱼在打造“综合性食品集团”过程中介入调味品不让人意外。有专业人士告诉知食君,金龙鱼在采购大豆、小麦、水稻、棕榈等上游原材料上有资源,有经验,还有强大的议价力,这些优势对自主打造调味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调味品业务引领金龙鱼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金龙鱼上市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507.66亿元、1670.74亿元、1707.43亿元,年增幅分别为12.94%、10.82%和12.2%,大致保持稳定,同一时期的利润分别为52.84亿元、55.17亿元、55.64亿元,几乎原地不动。
反观海天味业,它在2020年实现营收227.92亿元,只及金龙鱼同期营收(1949.22亿元)的11.69%,却实现净利润64.03亿元,超过金龙鱼同期的60.01亿元——正因为超高利润率,海天味业又被形容为“酱茅”。
金龙鱼有着发展中的烦恼,海天味业也不想坐守单一的调味品市场。在其眼里,虽然粮油市场竞争激烈,但仍有机会。
锐观产业研究院认为,我国粮食加工业总产值将在今年达到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虽然如此,全行业依旧存在“小、散、弱”状况,产品集中于中低端。
在食用油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2/13市场年度至2019/20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油产量从2372万吨上升至294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3.2%,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2755万吨上升至356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3.7%,国内食用油消费市场供需缺口自2012年以来持续扩大。此外,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花生油进口26.9万吨,同比增长38.6%;菜籽油进口193.2万吨,同比增长19.6%。
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市场竞争向多样化、高端化需求靠拢,以及面向高端消费人群的进口替代,都给了海天味业新商机。
今年5月,海天味业就一口气推出了着眼高端市场的“代代田”大米和“油司令”品牌的大豆油和玉米胚芽油。
据了解,代代田大米在天猫的促销价为69.9元/8斤,约合8.7元一斤。同一时期同一平台,香满园10斤装五常香米为40.9元、鲁花旗下福花10斤装松嫩源香大米为75.9元、恒大兴安10斤装精品长香绿色大米为74元,“代代田”大米均价明显偏高。海天大豆油预售价为98.8/4.9L,相比5L装的金龙鱼、福临门等竞品,也是价格高企。
战场既已摆开,战斗也已打响,两大实力巨头的对撞一定精彩,但胜负难料。
渠道为王,谁拥有更多更密的渠道,谁就拥有更高的消费触达率,胜算也就更大。
财报数据显示,海天味业拥有经销商合计7051家,较2019年净增加1245家,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域市场几乎达到100%覆盖。与之相比,金龙鱼只拥有5097家经销商,与海天味业差距不小。
金龙鱼已经意识到渠道不足,它表示要“依托既有的品牌运营及渠道经营优势,持续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强化市场营销工作,加大推广与销售力度”。
这在朱丹蓬看来,金龙鱼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凸显,对渠道的掌控力在逐步增强,依托资本端的推动,金龙鱼将进一步释放自身红利,对其发展有利。
从金龙鱼2020年的表现看,朱丹蓬的观点已经得到部分证实。金龙鱼除了营收同比增长14.22%,归母净利润也实现11%的同比增幅,达到60.01亿元,摆脱了原地踏步的尴尬。
反观海天味业,虽然经销商数量占优但增长却在失速。
在海天味业的整体营收中,最大单品酱酒占比高达6成,随着近年来中低端酱油市场逐渐饱和,海天营收增速在不断收缩。其年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海天酱油营收增速分别为16.59%、15.85%、13.60%、10.71%,整体呈下滑趋势。
还不利于海天味业的是,味事达和千禾等品牌在调味品市场持续投入。
从去年开始,千禾味业进一步优化公司产能,提升规模效益,投入5.7亿元扩建年产36万吨的调味品生产线,其中包括3万吨蚝油和3万吨黄豆酱。旗下味事达则于去年8月宣布在广东阳西新建的酱酒厂开始投产,满负荷产能高达20万吨,主要生产味事达味极鲜系列酱油,未来将拓展更多的酱料及调味品。这都必将对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形成蚕食。此外,李锦记700亿的体量也是海天味业难以跨越的大山。
也正因为此,海天味业开启了多元化之路。据了解,在推出“代代田”大米之前,海天味业尝试过腐乳、醋和芝麻油,2020年8月中旬推出过火锅底料,同年底还推出了多款中式复合调味品产品。但就销售数据看,新业务销量大都不佳。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